浙江国画教师12年授课“洋学生”:让牡丹花香飘海内外
宁波3月29日电(林波 岑思懿)牡丹,洋学生花开富贵,浙江开放包容,国画热血江湖手游刀转职具有美美与共的教师“中国范”。在姜红升的年授内外水墨调和下,牡丹花瓣层层晕染开来……跟随他的课让笔触,一朵朵牡丹花绽放在国际友人的牡丹画笔下,也象征着中华文化在世界绽开。花香
“宁波市道德模范”“宁波好人”“宁波市优秀志愿者”“驻村文化大使”……这是飘海浙江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社长姜红升身上的“标签”。它们,洋学生见证了姜红升12年来以花为媒、浙江以画做桥,国画热血江湖手游刀转职让牡丹花香飘海内外,教师将中华文化推广传播到世界范围,年授内外走出一条文化新丝路。课让
姜红升授课现场。 岑思懿供图12年前,绘画小有名气的姜红升是一名英语老师。彼时,他受邀为45位德国师生开展文化体验交流。课上,他以牡丹绘画为示范,向学生展示中国花鸟画。
也正是这朵小小的牡丹花深深地受到了国际友人的欢迎。
“两个小时的体验课,德国师生兴致越来越足,不得已课堂时间延长至3小时。”姜红升回忆说,结束的时候不少同学还意犹未尽,想要再多了解国画的“奥秘”。
牡丹花就像是一个切入口,姜红升没想到自己的第一次书画教学大受好评。
国际友人学习现场。 岑思懿供图临别时“洋学生”们的话语,就像印章一般深深地刻在了姜红升的心底。从那时起,他开始思考如何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、体验中华传统文化。
他决定从自己拿手的书画入手,先把自己能做的事做起来。为此,他创办了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。
为了更好地投身书画教学和文化交流工作,2012年9月,姜红升辞去了教师工作,全身心开展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的各项活动。
万事开头难。创立初期,姜红升面临着“三无”的境地——没人、没资金、没团队。
但这一系列的挫折并没有打消姜红升的热情,反而让他的信念越来越坚定。他说:“这件事没有人做,所以才难做,也因为没有人做,才更需要有人去做。我既然做了,就一定会好好地做下去。”
为此,他一边自掏腰包不断开展公益体验课、免费教学课,向各大高校和场馆“自我推荐”,一边又在夜深人静时总结教学经验,创新性地总结出能让初学者快速上手的牡丹画“五式快速学习法”和“2小时红牡丹国画教学课程”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姜红升的牡丹课堂引起了热烈的反响,越来越多的市民和国际友人走进了他的课堂,沉浸在水墨牡丹的花海里。
对于姜红升来说,他的“红牡丹”梦想是一生为之奋斗的方向。但红花也需绿叶,近年来,姜红升更加注重课堂项目的多样性,让“洋学生”们能全方位了解中国的国学之美、环境之美。
2021年3月,姜红升受属地邀请成了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国际家园的主理人,也将他的教学阵地转移到了宁波的乡村。
“在这里,有足够大的室内外空间,可以开展太极、书法等各项活动。当地乡村还有很多特色民俗和非遗活动,能丰富课程,也能让学生了解不一样的中华文化。”在姜红升带领下,九龙湖国际家园成了在甬(宁波简称)外籍人士学习交流的重要阵地之一。
“现在,我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,我想培育更多新时代的‘马可·波罗’,让来自全球各地的人能主动讲述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,传播他们喜欢的中华文化。”姜红升表示,如今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们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“红牡丹传奇”,向国际社会传播宁波故事和中国故事,例如为乡村孩子开设了国际课堂的海伦娜、在海外建立红牡丹分社的康斯坦丁。
展望未来,姜红升坚信,在宁波盛开的“红牡丹”也将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。(完)
(责任编辑:热点)
-
接种HPV疫苗是消除宫颈癌的关键手段之一。2024年1月,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进口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(俗称“九价HPV疫苗”)在9-14岁女性人群中增加2剂免疫程序,即全程接种2剂,第一剂和第 ...[详细]
-
视觉中国供图春季万物复苏,大自然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。然而,对于皮肤过敏患者,这个季节也可能带来一些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体验,花粉、灰尘等悄无声息地引发种种不适。那么,春季皮肤过敏究竟是怎样一种状况?引发 ...[详细]
-
义乌3月30日电 题:浙江侨商:至今难忘“中国火车开到西班牙”的激动作者 董易鑫即使首趟“义新欧”中欧班列(义乌—马德里)(以下简称“义新欧”中欧班列)开行的事情已近10年,中西百货行业协会会长、浙江 ...[详细]
-
沈阳3月29日电 (记者 韩宏)“山海路行远:辽西走廊上的葫芦岛”展览29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,元白地黑花龙凤纹罐等百余件文物展出,见证了辽西走廊的文化经贸往来。辽西走廊上的葫芦岛自古便是中原通往东北 ...[详细]
-
原标题:一些APP自动续费争议频发,有消费者反映――【聚焦身边的消费烦心事⑥】7天VIP会员到期后,竟被自动续费半年“2023年底,为了追一部电视剧,我花0.1元在某视频平台开通了7天的VIP会员。” ...[详细]
-
阳江3月30日电 (记者 蔡敏婕)海洋出水陶瓷文物应该如何保护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领域,而融合科技为文物保护提供方向。被称为“史无前例的水下考古典范”的中国“南海Ⅰ号”29日成为国家级重大专项海洋出水陶瓷 ...[详细]
-
北京3月29日电 (李隽)“墨子巡天望远镜、行星科学望远镜等4台望远镜已经投入科学观测,新发现主带小行星200余颗,近地小行星4颗,拍摄16500余幅图像,在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、伽马暴、变星和小行星 ...[详细]
-
南昌3月28日电 (朱莹 吴鹏泉)欣赏国风音乐、户外赏樱、体验蹴鞠、汉服走秀……江西南昌青山湖畔,樱花摇曳生姿,在南昌高松中日友好会馆28日举办的“春日物语·拈花拾趣”活动上,中日青年共赴春意之约。图 ...[详细]
-
3月28日电 据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”微信公众号消息,近日,有网民在网络平台发文“通车30年,全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,决定停止收费!”,宣称“京沪高速公路停止收费”。经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向有关主 ...[详细]
-
日前,“风宪衣冠——桐乡濮院杨家桥明代墓葬出土纺织品修复成果展”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。墓主人为当地官员杨青,杨青为河南按察使佥事,正五品官衔。现场展出12件纺织品文物,其中就有马面裙。策展人、中国丝绸 ...[详细]